陈红云:谋转型促传承,用坚守呵护宁波人的百年老字号

来源:全球甬商网|2020-04-02 09:54

陈红云接手“赵大有”这家百年老字号已经30多年了,从上世纪90年代,她和丈夫王鹤逸(赵大有第五代传承人)筹资成立宁波市赵大有食品有限公司。

30年来,夫妻俩坚守做原汁原味的“宁式糕点”的初心不变,带领企业推新品,搞创新;开门店,拓市场;建博物馆,弘扬文化……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面金字招牌。

 “不少人建议我们改做西点,卖价高,能多挣钱,但那样的话‘赵大有’就没有了。”说这话时,陈红云语气坚定。

3.jpg

历史

“赵大有”这个牌子,老宁波人都熟悉。

它是宁波传统糕点的奠基者,它生产的糕点品种丰富、香糯可口。龙凤金团和水晶油包,是老宁波甜蜜的童年记忆;桔味糕、绿豆糕、状元糕等是老少皆宜的休闲食品;直到现在,有人做寿或办喜事时,若能送上一些赵大有的水晶油包和龙凤金团,依然是件有面子的礼物。2012年,慈溪一位98岁的老人办“百岁大寿”,老人特意提出要“赵大有”的龙凤金团和水晶油包各2600个,为不辜负一个百岁老人的愿望,工厂连夜生产。第二天凌晨6点,顾客如期拿到了龙凤金团和水晶油包。老人的儿子满脸绽放着笑容。

陈红云说,碰到这样的顾客已经不止一两次了,这让她感受到,这个百年老字号不仅仅在经营产品,而且在传承文化,陈红云经常和员工说:“赵大有卖的是糕点,更是历史的记忆。”

说起“赵大有”的历史,陈红云如数家珍。“赵大有”可上溯至清同治年间(1862年),距今快160年了。当时,上虞梁湖的赵氏先祖为了生计,邀同族人装运一船当地出产的粳米,在原来的江东后塘街杨柳道口租了一间店面,以“赵大有”为字号做起了年糕生意。

“大有”是《周易》里面的一个卦,上卦是火,下卦是天,火在天上,普照万物,大有所成,名字蕴含了先祖们生意红火的愿望。宁波人喜欢吃年糕,年糕有“年年高”的寓意。“赵大有”年糕在宁波市民中享有口碑,生意兴隆。“赵大有”站稳了脚跟。1911年,百丈街开出了第一家“赵大有”糕团店,自产自销各种宁式糕点。当时,宁波糕团店林立,“赵大有”自知欲求发展,必须要有与同业竞争的勇气。狭路相逢勇者胜。“赵大有”初露锋芒,生意鼎盛,顾客公认他的糕团质量胜过其余各店。不到三五年,百丈街上数家糕团店纷纷关门,唯“赵大有”独存。后来,赵大有的基业从江东扩展到城区,四乡人民旅外同乡探亲往来,农村祭祖、进谱以及祝寿、婚嫁、庆生等喜庆活动都少不了“赵大有”糕点。宁式糕点中的龙凤金团,以“赵大有”制作的最为有名。解放后,“赵大有”和其他老字号企业一样,经历了公私合营,即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隶属于宁波市饮食服务公司的赵大有糕团店,店面只剩下三家。

拯救

当时,受经济体制所限,“赵大有”糕团店发生了经营亏损,企业步履艰难。为了拯救这个传承百年的老字号,陈红云和丈夫王鹤逸毅然筹资成立了宁波市赵大有食品有限公司。王鹤逸 16 岁起就随母亲(第四代传承人赵菊娥)学艺,是赵大有第五代传承人,陈红云则成为“赵大有”的掌门人。夫妻俩在传统的口味上进行改良,使其适应现代人的健康饮食习惯。陈红云对宁波人传统的做寿、上梁、婚宴等庆典需要的水晶油包、龙凤金团、双喜吉饼等产品进行技术革新,还聘请了专业咨询团队,利用SWOT分析方法,制定了产业化经营战略。 2014年8月,赵大有在梁祝文化公园开出了一家体验馆和一家专卖店,主打传统糕点的展示售卖,让顾客体验做糕点的过程。

这是宁波老字号首次入驻景区,作为掌门人的陈红云却有些无奈:“这是为生存而尝试的另一条出路。”消失、易主、惨淡经营……中国的“老字号”大部分都活得很艰难,宁波各家老字号的境况也是如此,行业里人都用“坚守”来形容。陈红云接手赵大有的30多年里,江东、鼓楼、江北的门店一一拆掉,后来订货场地只好改到江北区环城北路的厂房。再后来,工厂又搬到了高桥镇的长乐村。

上世纪90年代,赵大有尝试过“超市模式”,进军了宁波所有的超市,结果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尾款总是收不回,成本能收回一半就不错了,一个产品超市进场费还要2万元。资金压力越来越大,陈红云决定把盘子做小,货源只供应三江超市,然而也只能勉强支撑。回忆当初,陈红云的语气艰涩:“当时贷款多,资金压力很大,我们的糕点又卖不出价格。别人一块糕点卖5元,我们8块卖25元,人家还要讨价还价。”有人找她说愿意出300万元收购“赵大有”,她犹豫了,但最后还是没有卖,她的愿望是此生要通过自己的双手把“赵大有”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2008年,赵大有拿到了“浙江省老字号”的招牌。省商务厅组织老字号企业去台湾,陈红云第一次跟团参加交流展示。这次的经历让她看到了一方新天地。七天行程,带去的三车糕点,三天就卖完了。交流时接触的澳门、香港的厂商,还专门赶到宁波找她订货;可惜因为厂房条件有限,几个几十万元的大合作项目最终还是推掉了。“走出去才发现,原来赵大有的市场这么大。”陈红云感慨地说,“走出去”让她重拾信心,她看到了协会的力量,也意识到“老字号”应该抱团经营。近年来,陈红云积极带领员工走出宁波,前往港澳台等地区展示宁波老字号的风采,产品屡屡卖脱销。与此同时,陈红云不仅重视国内的商标保护,而且在海外多个国家都注册了商标,实行45大类全保护,为开拓国外市场做了准备。

4.jpg

转型

在振兴老字号的路上,陈红云感觉自己知识的缺乏,为了跟上企业发展的要求,她是四进大学。高中毕业后,陈红云读了大专,这是她第一次进大学,学的是工业会计。毕业后,先在一家国企当会计。接掌“赵大有”后,年过不惑的她第二次进大学,在宁波大学读法律专业,四年后取得了法律本科学位。本世纪初,她又到高校学习工商管理,写的毕业论文把自己的企业进行了一番详细剖析。2015年7月,62岁的陈红云还考出了国家品牌管理师。

从2012年开始,陈红云开始谋划企业转型,大力发展专卖店销售模式,当年就投资100万元在南塘老街开设了“赵大有”专卖店。2013年在大步街、鼓楼沿开设了门店。陈红云欣喜地看到,专卖店颇受老百姓欢迎,节日时“每天有1000多名消费者来购物,其中年轻消费者占到三成以上。”如今,人们只要到南塘老街,就可以到赵大有的店铺里面购物,体验宁式糕点的传统文化。旧时南塘河畔的“南门三市”,为宁波最古老、最繁荣的农贸市场,堪称甬上商贸文化的源头。“赵大有”门店是一个二层的历史建筑,一楼是展示和销售区,包括有上百年传统的印模、蒸笼等一些老物件,楼上是体验区,开展的是宁式糕点DIY体验活动,由赵大有的老师傅手把手教,用户自己动手制作。

陈红云还带领“赵大有”积极“触电”,线上线下相结合试水新零售。2019年,“赵大有”在京东、天猫等平台开了店,还开通了“饿了么”外卖服务。

非遗

陈红云发现很多年轻人对传统的宁波糕点,如油包、金团都不了解,对宁波的民俗文化失去了记忆。于是,她自编写了刊物《岁月留香》,介绍宁波的传统民俗和糕点文化,传播非遗文化;她还专门建设了非遗展览馆及多个体验馆作为非遗传承基地,将传统的工艺、物件和文化呈现给大众;业余时间,她到宁波市区的小学、社区,开设培训班,免费传授宁波糕点的文化和技艺。

2014年,“赵大有”成功申报了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式糕点制作技艺”。作为保护单位,“赵大有”建设了多家传承教育基地,如公司的非遗展示厅、梁祝文化园的体验馆、西江鄞州区非遗馆的体验展示、天宫庄园的天宫城堡职业体验馆、南塘街区的赵大有店二楼体验室等。为了系统性地介绍宁波的传统糕点文化,2015年,陈红云就开始构思“宁式糕点博物馆”。

经过三年的努力,2017年3月8日,“赵大有宁式糕点博物馆”正式开门迎客。这个建筑面积5760平方米的博物馆,集历史讲解、工艺表演、顾客体验、产品展示、文化宣传、教育培训等为一体。

5.jpg

博物馆从河姆渡文化、宁绍平原农耕文化引出,孕育宁式糕点历史与发展,展出文物百来件,收藏品近千件,通过大量文字、故事、实物、图片、绘画、音与光的场景模拟实景再造、互动体验等生动布展,演绎了宁式糕点浓厚文化氛围,在馆内能领略宁波特有的风土民俗及人文风貌。目前,陈红云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博物馆的青少年实践基地的运作中,她在馆内还专门开辟一间房作为教育基地,让小朋友现场制作各类宁波糕点,感受宁式糕点制作的技艺,让青少年们通过糕点的看、做、尝,加深对糕点传承文化的理解。博物馆还推出“开笔礼”、国学吟诵等活动和书法、围棋、古筝等课程。2017年赵大有博物馆被宁波市教育局授予“宁波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基地”。身处博物馆中,岁月仿佛被凝固,老宁波人旧时的记忆与味道就这样生动地重现……

人物名片

姓名:陈红云职务:宁波市赵大有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大有宁式糕点博物馆馆长,助理会计师,高级品牌管理师。曾荣获浙江省暨宁波市百位工艺大师绝技展金奖,2014年宁波市年度品牌人物,浙江省“公益慈善掌门人”和宁波市“百姓学习之星”等荣誉称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