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和城市两个全国第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浙江+宁波”总数470家一骑绝尘

来源:全球甬商网|2021-09-09 14:12
2021年9月2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横空出世。证监会负责人就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答记者问时表示,将统筹协调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布局,推动健全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全链条制度体系,着力打造符合中国国情、有效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专业化发展平台。这意味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迎来资本支持新平台。按照官方说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补链强链的重要力量,对解决“卡脖子”难题意义重大。“专精特新”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2011年就已提出。不过可以明显看到,近年从部委重金支持奖补、到高层会议密集部署再到资本市场重磅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具备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尤为受到关注。不久前,工信部公布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共2930家企业上榜。自2019年以来,全国已累计公布三批、共4762家中小企业入选。

浙江领跑全国,前十东部占7席

统计显示,当前约九成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中在“四基”领域——即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

图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指出,这些中小企业具有专业程度高、创新能力强等特点,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不可或缺。

以工信部评定的前两批183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例,其平均拥有专利数49.6项,其中发明专利11.8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的企业达160多家。

图片

从行业分布看,这些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先进制造领域,其中机械设备、化工、医药生物、电子、电气设备企业数量居前五位,分别达到82家、48家、37家、32家、23家,共计222家,占总数比重约71%。

城叔根据工信部公开数据,梳理出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最新地域版图。

图片

按照工信部统计口径,若将5个计划单列市单独列出不计入本省数据,则上榜数量排名前六位省份依次为浙江、江苏、山东、广东、上海、北京,均超过250家。

图片

其中,前两名浙江、江苏上榜企业数量仅相差3家,十分接近。其余4个省份均在250-270家之间,并与后续地区拉开一定差距。

若加上计划单列市数据,各省份排名则有明显变化——“浙江+宁波”总数一骑绝尘,比第二名多出41家;“广东+深圳”总数超过江苏、山东,居全国第二;“山东+青岛”总数超过江苏,居全国第三;而江苏以285家企业数位列第四,比上一名少了近80家。

以此计算,上榜企业刷另前十位省份中,东部地区占据7席,并包揽前六位次;中部地区有2个(湖南、安徽),分别排名第七、第八;东北地区仅辽宁一省入围,排名第十;西部地区无省份入围。

宁波超过深圳,苏州未进前十

一个普遍规律是,中小企业发展得好的地方,经济都很好。于城市而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榜数量是城市实力的直接体现,也关系着未来的发展前景。所以可以看到,最近各大城市都争相晒出“成绩单”,比拼赶超氛围浓烈。

具体来看,4762家“小巨人”企业,哪座城市收获最丰?

图片

根据启信宝提供的数据,按照企业注册地统计,除四座直辖市外,宁波、深圳、成都3座城市上榜企业数量均超过100家,位列前三;青岛排名第四,共有97家企业上榜;紧随其后的厦门、东莞、西安、长沙上榜企业数量都在70+级别;广州、郑州也上榜前十位。

总体而言,各城市企业数量排名与经济实力大体相当,但也有一些“意料之外”。

比如,GDP排名在全国前十名开外的宁波,上榜企业数仅次于上海、北京,居全国城市第三位,非直辖市第一位。

不仅如此,在工信部另外一项“制造业单项冠军”遴选中,自2016年启动至今的五批榜单中,宁波以总共45家位列全国之首,且已连续3年保持全国第一。

让人略感意外的是,作为江苏两大核心城市,有“最强地级市”之称的苏州和省会南京,上榜企业数量仅排在前20名靠后位置,明显低于GDP排名。

未来一段时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展还将备受关注。激烈角逐下,要打造更多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配套专家”,需要各地真正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水温合适,鱼就会游过来”;越来越多的“鱼”游过来,则是助推城市提升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