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IPO,江苏何以领跑全国?给宁波哪些启示?

来源:全球甬商网|2023-08-18 10:47

2019年科创板上市,A股正式开启IPO注册制时代。全面注册制落地,更是为企业IPO大开方便之门。

那么,注册制下,哪些城市IPO抢得先机?谁获益最大?我们从中又有哪些启发?

记者梳理发现,从注册制启动实施至今4年间,截至8月16日,A股新增上市公司1816家,其中科创板554家、创业板604家、北交所213家(含精选层),注册制IPO占了绝对主力。

尤其是2020年创业板注册制落地以来,科创板、创业板IPO呈现井喷之势,2020年至2022年分别增加250家、374家、274家,分别占同期新增上市公司总量的57.9%、71.4%、64%。

今年以来,科创板、创业板分别新增上市公司55家、83家,分别占同期新增上市公司总量的24%、36.2%。

图片图片

从城市分布来看,截至8月17日,北京拥有A股上市公司467家,总市值超21.4万亿元,高居全国城市榜首;上海、深圳分居第二位、第三位,A股上市公司总数分别达428家和421家。2019年注册制以来,北京、上海、深圳3地新增IPO数量依然处于绝对优势,分别达169家、160家、145家。

图片

但从增幅来看,2019年以来,IPO跑得最快的却是苏州,增幅超113%;其次是杭州,增幅超72%。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苏州A股上市公司仅99家,比杭州少30家。但2019年以来,苏州新增A股上市公司112家,比杭州多了19家,其目前总数仅比杭州少11家。

今年以来,苏州新增上市公司14家,直逼北京(15家)、上海(15家),在二线城市中遥遥领先。

从目前A股上市公司总量和总市值来看,杭州(222家)、苏州(211家)已是妥妥的“第二方阵”。

图片

而广州、南京、无锡、宁波、成都5地则构成“第三方阵”。这些城市,目前上市公司总数在110家至150家,总市值在1.1万亿元至1.5万亿元之间。2019年以来,上述5座城市新增上市公司42家至56家不等,增幅60%左右,相对差距较小。

不过,从板块分布来看,宁波的优势在沪市主板,新增上市公司17家。而截至目前,科创板上市公司仅5家,与其他城市相距悬殊。

为什么苏州、杭州注册制后的IPO增速能领跑全国?答案或许可以从上市公司的板块分布中找到。

图片

注册制落地后,科创板、创业板成为企业IPO最为集中的两大板块。

数据显示,截至8月16日,苏州科创板上市公司达51家,仅次于上海(84家)、北京(71家),居全国第3位,比深圳还多5家。杭州科创板上市公司也达28家,排名紧随深圳之后,超出广州(18家)、成都(17家)、南京(16家)等第三梯队城市10家以上。

创业板方面,苏州、杭州分别有上市公司33家、29家,与上海(33家)、北京(43家)的差距并不是很大。

众所周知,科创板设立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科创板共有554家上市公司,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包括新兴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等)222家,生物产业(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等)106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包括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海洋工程装备等)89家,新材料66家,节能环保产业29家,新能源产业21家,新能源汽车产业12家。

显然,头部城市在IPO上的优异表现,与它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前瞻布局是分不开的。

北京、上海、深圳在科技创新资源和战新产业布局上的优势自不必说。比如,深圳作为“全球创新之都”,多年蝉联我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首位,拥有新一代信息通信等4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居全国首位。有统计显示,全球十分之七的民用无人机、十分之一的新能源汽车是深圳制造的,其电子信息产业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

在新兴产业布局上,杭州、苏州也不遑多让。

杭州是我国“数字经济第一城”。2022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507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7.1%,占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56.5%。

去年末,杭州提出打造世界领先的万亿级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以视觉智能为引领,云计算大数据、高端软件和人工智能、网络通信、集成电路、智能仪表为重点的产业生态圈)。到2025年,杭州智能物联产业规模将超1万亿元,成为智能物联卓越城市。

而“地表最强地级市”苏州,是国内工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2022年,苏州规上工业总产值4.36万亿元,居全国第二。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产业均迈上万亿台阶。

苏州是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基地,拥有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光子三个千亿级产业,人工智能产业跃居国内第一方阵;

高端装备制造方面,苏州产业规模达13777.4亿元,拥有汽车整车、电子及零部件、智能车联网、机器人及数控机床和新能源等千亿级产业;

先进材料产业方面,苏州拥有纳米新材料、先进金属材料、高性能功能纤维材料三个千亿级产业;

生物医药方面,苏州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药物产业均居全国前列。

其实,不仅苏州,这些年在科创板“助攻”下,江苏企业上市步伐显著提速。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16日,江苏A股上市公司676家。其中,科创板105家,占科创板公司总数的近五分之一。南京、无锡科创板公司也分别达16家、14家。

图片

从“后备军”数量来看。今年上半年,江苏有61家IPO企业被受理,另有48家申报辅导期备案。

近日,第五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出炉,江苏更是以795家位居榜首,5批累计总数达1505家,已超过浙江,位居全国第一。其中,苏州增加230家,总数达401家,排名从全国第10位跃居第4位。

图片

作为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宁波工业基础雄厚、民营经济活跃,也是资本市场的沃土。

数据显示,2021年之前,宁波A股上市公司数量一直稳居全国第8位。不过,在2022年被无锡(新增10家)、成都(新增15家)逼近,一度并驾齐驱。

今年至今,宁波仅新增2家上市公司,总数已被无锡反超(新增7家,总数至118家),目前与成都(新增4家)持平,均为116家,并列全国第9位。 

图片

从新增上市公司数量来看,宁波略显乏力。究其原因,不得不承认,相较于苏州、杭州、无锡等兄弟城市,宁波在新兴产业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截至目前,宁波科创板上市公司仅5家,只是其他十强城市的零头。

值得一提的是,无锡这两年趁着注册制的东风,企业IPO势头也很猛。这自然得益于当地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

目前,无锡物联网产业、集成电路产业均位居全国第一阵营,生物医药上市企业市值居全国第一。物联网集群、泰连锡生物医药集群、苏锡通高端纺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在资本市场也早已形成共识。全面推行注册制之后,研发创新能力强的高科技企业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和追捧,必将引领更多企业向研发创新的方向迈进。

好在,宁波审时度势,当前正在全力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不久前召开的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宁波提出要全面创新转型,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

日前举行的新时代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大会上,宁波再次明确未来几年将大抓创新投入、大抓优质项目、大抓固本强基,确保市财政科技投入每年增长不低于20%,撬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速超20%;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打造充满生机的创新企业集群、战略领先的现代产业集群……

相信,随着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凤凰行动”宁波计划不断推进,宁波“科创之树”势必迸发更加蓬勃的生机。

新闻链接 资本市场改革(注册制实施)间表

2018年11月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

2019年7月22日,首批科创板公司上市交易。

2020年8月24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正式落地。

2021年4月6日,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合并正式实施。

2021年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揭牌开市,同步试点注册制。

相关推荐